年关将至,归家心切。但回家之后的感受,却未必能单纯用幸福来形容。甚至,不少伙伴的实际情况是,享受温暖亲情的充电,同时接受家长里短的耗电。想重温一下小时候绕膝承欢的温馨时刻,但却发现和长辈之间横生了许多隔阂——结婚、孩子、生活、工作,往往都只能是报喜不报忧的“都好、都好”。这还是完成了多数“人生大事”伙伴们的体验,除此以外还有婚姻观(催婚)、购物观(保健品)、生活观(琐事讨论)...矛盾总是源于两代价值观的差异,长大成人的我们总想着改变他们,却往往事与愿违。即便退让,只想想让长辈们感受儿孙的热情与爱。实际上,却也更多地在被迫接受唠叨式的关怀,感受他们想了解我们更多,却无从入手的热情,甚至有时烦不胜烦。为了让大家在减少“耗电”式过年,过一个真正舒心放松的好年,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与父母长辈们更好地沟通交流的两大秘诀!很多人都曾畅想过,等自己长大了,爸妈老了,就让他们在家里无忧无虑地享清福——*好找个保姆,他们只需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好了。而真到了自己长大成人、有这样的经济能力的时候,却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。隔三差五说保姆不上心的是他们,真要换人的时候说算了习惯了的也是他们;收到礼物对外说自己儿女贴心的是他们,回家却说这么贵浪费钱的也是他们;找不到话题反反复复唠叨同一件事的是他们,但每次电话都舍不得撂下的也是他们。慢慢地我们发现,只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不能说得上孝敬父母。如果不能做到尊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,他们很有可能会产生“人老无用”的困扰,通过许多琐事来提醒你关心,或将陷入情绪的泥沼影响健康。所以,比起不让父母操心来说,那些“贫嘴”的,想做饭的时候不去百度小红书而是拨通电话请教父母的,面对人际关系难题寻求安慰的孩子,更能收获一个有着更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父母。所以,过年回家,不妨和他们“吐吐苦水”,唠唠这一年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的,让他们有开解自己的机会,或许会让他们更开心一些哦~当然,需要把控一下尺度,并不是和他们大吐苦水,加重心疼负担,而是让他们依旧能够认知到:孩子大了,但还是需要我们的支持/安慰。心理学上常常会提到一个词——老化悖论,它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,身体上面临衰退,但是却出现比年轻人更多的积极情绪。在现代社会,大多数人都在年轻的时候追求个人发展,到了退休后,则把重心放在情绪、健康、爱的关系上。他们可能会出于害羞或是“没必要”的想法,不主动“汇报”自己偷偷上了老年大学,有了一群“老同学”,或是坚持晨运有了许多“运动搭子”的事情。虽然也不是所有大家长都如此活力,但也别把老年生活想象得太过寡淡无味——在你不知道的时候,或许人家还是村头八卦情报组织在编成员呢。找个舒服的姿势,做下来长辈细细聊些平日里都在做些什么,或许,你不仅能够得到一些新鲜的故事,还能够从打开的“话匣子”里窥见他们灿烂的内心世界。沟通的突破点,其实不在“改变”而在于“理解”。过年回家,并不是必须要改变什么,带长辈出去“见世面”或是“充面子”,有时候,开凿他们的倾诉欲,能引领带来更圆满的合家欢。有句话或许大家都听过:“父母在时,人生尚有来处。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”为什么哪怕春运抢票艰难、回家路程艰辛,临近年关,我们依旧卯着一股劲儿想着无论如何,有钱没钱,都要回家过年?那栋房子或许老旧、或许没有网络、或许潮湿或许并没有那么好的生活体验,但房子里的人,始终是我们无论关山阻隔都要回去见面的人。不要被家长里短的“耗电”吓退,长大成人的我们只需告别孩童心态,找到并掌握和长辈沟通的思路方法,回家依旧是温暖亲情的“充电”,舒缓全年的疲惫。后续我们还会有过年回家如何说新年贺词、如何与爱人、孩子、亲朋好友沟通的内容分享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